作者:Mary Elizabeth 2015年10月8日 来自美国人类遗传学会新闻稿研究发现一个常见的基因变异可能导致早期流产及失败的体外受精(IVF)周期。在女性基因中产生的该变异会导致细胞复制过程中的错误,并且与产生非整倍体胚胎(其细胞染色体...[详细]
作者:Jessica Richardson Progress Educational Trust 2015年11月1日 科学家声称通过测量线粒体DNA(mtDNA)在胚胎中的表达水平会有助于提高体外受精(IVF)的妊娠率。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详细]
作者:Fertility Authority2015年12月18日 科罗拉多生殖医学中心的一项研究对42岁及以下IVF患者接受单胚胎移植的妊娠率进行了专门的评估。所有的移植都使用5天的胚胎(囊胚),并且在移植之前都做了综合染色体检查,以确保这些胚胎的染...[详细]
美国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可以增加怀孕机率 作者:Jane Currie博士 日期:2015年11月1日,登载于生物新闻Bionews,伦敦 美国较近的一项医学研究显示,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有可能增加怀孕的几率。这项研究成果来自一个...[详细]
作者:PracticeHwy.com2015年10月23日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 澳大利亚阿德雷德(Adelaide)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新方法以增加高龄女性怀孕机会。在阿德雷德大学的鲁滨逊研究所,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修复“坏的”或“有破损”卵子的方法,并...[详细]
作者:Rosa Vanyan, Nataliya Dolgushina, Andrey Donnikov, Ekaterina Shubina, Natalia Usman*, Maria Kuznetsova and Gennady Suk...[详细]
国家放开“二孩”限制,为希望生二胎的家庭带来了福音。但是生儿育女的大事不可草率,因为此时父母的任何一点小疏忽都有可能对未来宝宝的健康状况产生影响。 那么对于想生二胎的夫妻,尤其是已经过了较佳生育年龄(35岁以上)的爸爸妈妈,哪些身体因素会制约“小宝宝...[详细]
全数进入二孩时代之后,人们的关注焦点逐步从“二孩”的“可以生”转变为究竟该“怎么生”政策放开了一些实际性的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这其中更主要的就是——身体问题。 很多人说70后是“二孩”政策的较大受益者,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是独生子女,早已为人父母的...[详细]
中新社北京11月1日电 (记者 朱方芳)10月29日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数放开“二孩”政策,这为酝酿着“二孩梦”的中国失独家庭带来新希望,然而对于他们中的许多高龄者而言却是有心而无力。对此,专家称,目前辅助生育己逐渐成熟,可以帮助他们圆梦,高龄产...[详细]
中国育龄人群当中,不孕不育发生率上升较快,而需要接受辅助生殖的人群大约在300万人左右。近些年,中国在辅助生殖领域的大量探索、实践,使得试管婴儿妊娠率不断上升,目前试管婴儿妊娠率已接近国际水平。 作为北京市拥有雄厚实力、先进、知名专家的辅助生殖医院,...[详细]